2006年3月9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农资产品经销得有“身份证”
海宁农资产品监管模式全省首创
金鹏 徐晓新

  本报讯  “农资企业是否规范经营,事关农业生产和农民合法利益。海宁市工商局这一做法,是深化市场监管方式的积极探索,应总结好经验予以推广。”这是日前副省长金德水对海宁加强农资产品监管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据了解,海宁通过给农资产品定制“身份证”、实行准入制等方法,确保了农资产品流通安全,为此海宁市工商局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2005年度全国“红盾护农”先进单位。
  “有了这个编号,我们农民买农药就可以放心了!”在海宁马桥街道湖塘村兴达农业生产资料商店,村民老刘拿着一瓶“草甘膦”农药乐呵呵地说。在该商店,随意拿起店里经销的一瓶农药,都能发现瓶盖上标有“海农—010”的编号。“这就是该店农资的‘身份证’。”当地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海农’指的是海宁农资,‘010’指的是该店编号,店内经销的所有农药、种子都有编号。农户一旦发现自己买的农药存在质量问题,可按‘号’到工商部门投诉,工商人员在网上一查便可知晓。” 
  据介绍,目前海宁279家农资经销企业不仅给产品编号,而且全部实行产品准入制,确保从源头到农户手中整个过程没有“盲点”。“如今农资产品都有了‘身份证’,没有‘身份证’的农资很难进来。”当地工商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前几天,德清一家农药厂商来到海宁农资经营企业推销农药,尽管“三证齐全”,但没有推销出一瓶农药。
  据了解,海宁市所有农资产品均从植保站、农资公司进货,到经营户手中后全部加盖编号。同时,工商部门对所有农资经营户实行信用管理制度,将农资经营企业划分为A、B、C三个信用等级,各个信用等级监管力度各有不同。前不久,两家企业因为经营过期农药从B级被降为C级,检查次数从半年1次改为一季度1次。
  据悉,今年海宁还将全面建立农资企业配送、连锁经营机制,为农资产品流通打造一条“安全链”,维护广大农户的利益。